因此赵兰坤便大胆地购买了“北企”的原始股,并担任了“北企”的董事。赵兰坤又在“彰化银行”董事长张聘山的引见下,购买了“彰化银行”的股票。此后,又陆续购买了华南银行、国泰人寿等20几种股票,这些股票为连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
由于连家持有金融公司的股票,获取贷款比较方便。在进行股票投资的同时,赵兰坤向“彰化银行”贷款,开始积极涉足台北的房地产业。她陆续在台北购买了大量的房地产,并只租不卖持续投资,使连家的资产不断增值。据台湾有关资料记载,登记在连战名下的有六块土地,约合20250坪。据台湾有关部门估值,2万余坪的土地,按照台湾当前的市价计算,价值约200亿元新台币。
连战曾透露他们家的理财方式是“无为而治”,也就是买进之后长期持有。40多年前,他家把所有的家产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,并耐心等待,在此期间很少买卖。他家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达到每年20%以上。在不考虑复利因素的情况下,连家的资产以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,从而创造了“富甲一方”的神话。
反面教材:胡适
胡适先生是著名的学者、教育家、外交家。他的一生始终处于社会的上层,在步入中年之前,一直收入丰厚。1917年,27岁的胡适留学回国,在北京大学任教授,月薪280银元。那时一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0多元,月薪合人民币11200元。除了薪水,他还有版税和稿酬。1931年,胡适从上海回北大,任文学院院长,月薪600银元。
当时他著作更多,版税、稿酬更加丰厚。据估算,每月收入1500银元。那时一银元约合现在的人民币30多元,月收入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000元,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。他家住房十分宽敞,雇有6个用人,生活富裕。但胡适不注重理财,经常吃干花净,长期没有积蓄。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,也就是胡适步入中年以后,他的经济生活开始拮据起来,且持续一生。
进入暮年,胡适每次生病住院医药费都告急,总要坚持提前出院。晚年他多次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:“年轻时,要注意多留点积蓄。”这句话是多么发人深省啊!
从上面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:注重理财、善于理财,就能步入财富的殿堂;而不注重理财、不善于理财,即使有再高的工资、再多的收入,生活始终会陷入拮据,度日艰难。
最后,小亿给各位看客们提个醒:要想做投资,那就来中亿财经吧!我们可是专业的哦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